创始人纷纷“隐退” 互联网大厂竞相开启新阶段
栏目:家电新闻-新闻评论 时间:2022-05-06 来源:中国家电网 作者:编辑
-
【划重点】: 互联网大厂第一创始人“隐退潮”不断涌起新浪花。 京东最新宣布,总裁徐雷出任京东集团CEO,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刘强东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长期战略设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
【家电资讯-家电新闻 - 新闻评论,作者:编辑】互联网大厂第一创始人“隐退潮”不断涌起新浪花。
京东最新宣布,总裁徐雷出任京东集团CEO,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刘强东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长期战略设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轻领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中。此前,黄峥、张一鸣等更年轻一派的隐退也曾一度掀起热议。
拆解大厂创始人的隐退路径,至少包括如下几种:部分创始人采用的是“真退模式”,黄峥2021年被董事会批准辞任拼多多董事长职位,当时他在致股东信中表示,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甚至异化让其意识到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要改变就必须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辞任董事长后,黄峥将更多结合个人终身兴趣,致力于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为十年后的拼多多探索高速高质量纵深发展的新空间。
也有一定比例采用了幕后坐镇的“半隐”模式。以刘强东为例,由于掌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他仍然对京东重要战略有决策权,这被市场视为刘强东对京东的控制不减反增。
还有一条路径有被动而为的意味。在高度紧张的资金链倒逼下,去年张近东、苏宁控股集团等,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多次转让使苏宁易购变为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状态。
从目前来看,第一创始人的隐退案例中,相当比例存在“退而不休”特征。这从对头部平台的持股比例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例如,黄峥控制的拼多多股份比例仍超两成,昭示着隐性影响力和决定权。
统计来看,这些隐退的创始人年龄都不大,这在民营企业界原本正值“当打之年”,最终却选择了“当打不打”。
刘强东今年也仅48岁;卸任拼多多CEO时,黄峥年仅40岁;张一鸣更是隐退潮中的年轻代表,1983年出生的他今年也才39岁,尚未抵达不惑。
这种隐退的年龄级别,在与其他实体企业家的对比中更显惹目。与福耀玻璃曹德旺、哇哈哈宗庆后、农夫山泉钟睒睒等接近甚至年逾七旬仍然选择“老骥伏枥”的案例相比,头部大厂创始人的隐退线条明显被勾勒得更为明晰。
为什么大厂第一创始人选择“当打而退”呢?
不管是否明言,“打不动”应该是摆脱不了的重要原因。细数大厂创始人隐退潮,不少都是平台型公司。在过去互联网红利的十多年里,流量甚至利润增长的目标,还可以通过不断向上伸手够得,进而使这些巨头在万人堆里搭建起自己的寡头框架,从而坐享资本无序扩张下的“黄金十年”。拼多多、字节跳动也好,美团、快手也罢,它们都曾经在中国移动互联网最草莽、激进的时代杀出了一条血路,在千变万化的江湖中凶猛成长为庞然大物。
但是随着互联网红利的见顶回落,流量增长盛宴正在散席。以电商行业为例,线上交易增速也开始放缓,再加上监管力度加强,全行业都在学习与低速共舞。从日前三家电商巨头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来看,低增速已经成为一致关键词,部分平台应收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再加上疫情的反复和消费的疲软,如何找到自己新的增长逻辑,是这些巨头不得不面对的新考验。
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生态格局的变化。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百度、头条、腾讯、阿里、拼多多之间,都曾呈现出阶段性的“互掐”,这与苹果、谷歌、微软、脸书等海外互联网巨头相爱相杀般的宫斗类似。
不过,随着产业迭代的变迁,各个头部平台之间的边界趋于清晰,竞争格局趋于平衡。每一家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拥有主打市场份额,虽然跃跃欲试但是往往也不会轻易激进地踏入其他平台的优势领地,这被产业人士视为互联网行业正在进入相互制衡的春秋时代。
在这种新阶段下,第一创始人的使命也将面临转向,而互联网平台也有必要借助职业经理人的专业力量,以期实现“打江山”之后的“守江山”。只是,随着时代红利的告终,以及元宇宙等下一代互联网红利季落地到来时点的遥遥无期,“守江山”的难度并不亚于“打江山”的初创阶段。
分享- 猜您喜欢
承压前行的厨电企业,或许可以把目光放在这
洗牌、淘汰、价格战?家电业的救命稻草或近在咫尺!
一文解析新型冠状病毒 怎样做才能安全保护自己?
近万元扫地机器人上市,它给行业带来哪些思考?
线上排名跑进前四,这家冰箱品牌是如何做到的?
关于OLED电视:会打价格战的未必是有技术实力的,早打卡的未必是会笑到最后的
- 推荐新闻
- · 承压前行的厨电企业,或许可以把目光放在这
- · 洗牌、淘汰、价格战?家电业的救命稻草或近在咫尺!
- · 一文解析新型冠状病毒 怎样做才能安全保护自己?
- · 近万元扫地机器人上市,它给行业带来哪些思考?
- · 线上排名跑进前四,这家冰箱品牌是如何做到的?
- · 关于OLED电视:会打价格战的未必是有技术实力的,早打卡的未必是会笑到最后的
- · 冰箱界的“冷笑话”?TCL收购奥马进入白热化
- · 挑战企业智慧和勇气,家电新零售的车该怎么搭?
- · 瞄准Z世代,家电企业花高价请明星代言值不值?
- · 洗地机晋升“清洁家电一哥”,光辉时刻真的到了吗?